在 startup 工作一個月

最重要的是明確最重要的是什麼

May 8, 2024

在 startup 遠程工作了一個月,每次和 Alan 開完會都很開心,都感覺學到了一些在書上和影片中學不到的東西 (tacit knowledge)。零碎的心得很多,startup way 和我之前的 student way 截然不同,想沉澱一下這諸多體悟。

明確目標/解決的問題

我休學前的學生時期(國高中、大學前三年)幾乎沒有設立目標的意識,有的話也是學業相關。高中時讀書和考高分是默認的主線任務,對我來說好像也沒有其它升級/學的選項,好像沒有有意識地將它設為一個目標。

上大學後雖然有自我成長的意識,但也沒學會設立目標。一方面大家都不知道之後要幹嘛都很焦慮,焦慮時非常容易 take competition as validation,以期緩解焦慮。我當時也這麼想,覺得把書讀好是我應該做的,便讓努力讀書佔領自己的意識,能拼什麼我就拼什麼,然後很快發現論讀書我還真拼不過這群大神,就更焦慮了。也沒有喘息的機會去思考什麼對自己是重要的、有價值的,什麼應該是我的目標。

在學校寫論文、做實驗等也不需要自己定義問題與目標。寫論文 (essay) 的話,教授通常會給妳目標,比如 5000 字以內,圍繞 ABC 這三個重點。在學校做實驗的話,老師比較關心你嘗試的過程是怎麼樣的、操作實驗器具的熟練度有沒有達到要求,或是實驗結果是不是和標準值差不多。老師根本不關心你是怎麼定義問題的 —— 問題他都幫你定義好了。

但 startup 的存在就是為了解決問題,不明確問題與目標的話,startup 就沒有意義。因此 startup 在做任何具體的事情之前,首先要想清楚「我現在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」,「哪個問題是最重要的?」,「我做這些事所服務的目標是什麼?」。

第一次和 Alan 開進度會議時,我拿著了自己設計的 prototype 給 Alan 講我的設計邏輯、功能等。他聽我說完,問我我想解決的問題是什麼,我立刻發現我解決的問題根本就是一個我自己 poorly define 的問題。我沒了解我要解決的問題,導致我根本不可能解決該問題。

設定度量 metrics

在學校運營學生組織的時候,我們經常會提出很多目標,但往往會忽略設定度量。如果不設立度量的話,很多時候我們最後都會只做到 bare minimum,然後說我們完成了目標。這對組織運營不健康,大家首先沒有一個具體的施力點,其次努力也很難看到回饋。

明確目標、設定度量後,任務就變成優化指標了。對於一個個人知識管理軟體的 startup 而言,宏觀最需要優化的指標可能是 retention rate。

結果大於過程

對於大學,過程大於結果。比如說數學和物理考試,計算結果固然重要,但解題過程也很重要。學生算不出正確答案沒關係,如果能寫上一堆嘗試的過程與思路也可以拿一些分。對於論文類的任務,儘管你沒辦法提出什麼獨特的見解,你仍然有不小的機會可以拿高分。

在 startup 的世界,結果遠大於過程。對於用戶而言,你是如何解決問題的一點也不重要,重要的是你解決沒解決。開發一個新功能可能會需要用到很新的技術,但一樣一切 review 從結果出發,結果不好再討論為什麼成果不好,試了哪些方法、效果如何、可以怎麼優化、改進。

時間很寶貴

大學不管是在課堂、學生組織中做簡報 (debrief/presentation) 的時候,大家都喜歡講一堆廢話,好像自己事情做很多或講的內容很有料一樣,但實際上可能一兩句就概括完重點了。

在 startup,30 秒能講完的事不要花 5 分鐘講,講重要的(和有趣的)東西就好,不要浪費大家的時間。

結語

在 startup 的這一個月最核心的感受是「最重要的是明確最重要的是什麼」,不要浪費資源在其它地方。但這對個人發展也及其重要吧,發現對自己重要、有價值的東西。

如何發現對自己重要、有價值的東西呢?聆聽自己的聲音,並紀錄自己的想法與感受吧。當數據點多了後,它們會呈現出屬於自己的 pattern。(work in progress)

很有意思,有些道理我一直都「知道」,但是之前一直沒「學會」。這些道理最高效的習得方法或許是由 practice these rules 的人言傳身教。